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30 17:36: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5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技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8年10月28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科委,各部委直属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国家对限制出口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现印发《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并公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外经贸部(科技司)反映,以便进一步完善。

附件一: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实现技术出口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促进我国技术出口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对外贸易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限制出口技术及相关产品实行许可证管理,凡出口国家限制出口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应当按本办法履行出口许可手续,包括:
(一)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限制出口的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出口;
(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或者由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临时决定限制或者禁止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限制特定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出口。
第三条 属于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出口技术的出口许可由外经贸部会同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管理。
属于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的临时限制出口技术的出口许可由外经贸部管理。
第四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出口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所规定的限制出口技术及相关产品时,应填写《中国限制出口技术出口申请书(A)》(以下简称《申请书A》,见附表一),报送外经贸部(科技发展和技术进出口司,以下简称“科技司”)履行出口许可手续。
第五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出口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所规定的限制出口技术及相关产品时,应填写《中国临时限制出口技术出口申请书(B)》(以下简称《申请书B》,见附表二),并按下列程序履行出口许可手续:
(一)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直属的技术出口经营者的《申请书B》报送外经贸部(科技司);
(二)本条第(一)项规定以外的技术出口经营者的《申请书B》报送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
第六条 外经贸部自收到《申请书A》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会同科技部分别对技术出口项目进行贸易审查和技术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许可。
因申请材料不完备、申请内容不清或其它申请不符合规定的情形,退回申请人修改或补充的,申请人重新申请或补充最后材料之日为申请日。
第七条 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书B》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转报外经贸部审批。
第八条 外经贸部自收到《申请书B》或收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转报的《申请书B》和初审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单独或者由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技术出口项目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许可。
因申请材料不完备、申请内容不清或其它申请不符合规定的情形,退回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或申请人进行修改或补充的,申请人重新申请或补充最后材料之日为申请日。
第九条 技术出口项目贸易审查的要点是:
(一)是否符合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并有利于促进外贸出口;
(二)是否符合我国行业出口政策,并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是否符合我国对外承诺的义务。
第十条 技术出口项目技术审查的要点是:
(一)是否危及国家安全;
(二)是否符合我国科技发展政策,并有利于科技进步;
(三)出口的工业化技术是否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并能带动大型和成套设备、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经济技术合作;
对实验室技术,原则上应首先在国内开发,转变为工业化技术后再出口。国内目前尚无条件转化应用的,则须在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并取得国外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方能出口;
(四)出口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并经过鉴定。未经鉴定但已经生产实践证明的,应由采用单位出具证明。
第十一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的出口申请获得批准后,由外经贸部颁发统一印制和编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以下简称《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见附表三)。《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有效期为1至3年,技术出口经营者应在有效期内开展工作。在申请出口信贷、保险意向承诺时,必须出具《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金融、保险机构凭《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办理有关业务。
技术出口经营者在《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有效期内,未签订技术出口合同,需延长有效期的,应于到期前至少30个工作日按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程序向外经贸部(科技司)或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初审意见报送外经贸部。
对没有取得《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的限制出口技术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外进行实质性谈判,不得作出有关技术出口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
第十二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签订技术出口合同后,应持《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合同、技术资料出口清单(文件、资料、图纸、其他)、设备出口清单和相关产品出口清单(见附表五)到外经贸部(科技司)履行换证手续。外经贸部经审查核准后,在技术资料上加盖允许出口印章,在技术资料出口清单、设备出口清单和相关产品出口清单上加盖签发机关印章,并颁发由外经贸部统一印制和编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以下简称《技术出口许可证》,见附表四)。
第十三条 技术出口经营者获得《技术出口许可证》后,如需更改技术出口内容,应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履行技术出口许可手续。
第十四条 凡经外经贸部批准允许出口的国家限制出口技术出口项目和国家秘密技术出口项目在办理海关事宜时,必须出具《技术出口许可证》和有关清单,海关验核后办理有关放行手续。
第十五条 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将依据《对外贸易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规定,由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的责任。
第十六条 申请出口的技术如属国家秘密技术,应根据国家《保密法》及有关规定先进行保密审查,获批准后,按本办法履行出口许可手续。
第十七条 国防军工专用技术的出口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技术出口经营者是指依照《对外贸易法》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许可的法人或其它组织。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外经贸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附表一:(样)
中国限制出口技术申请书(A)
No.------------
----------------------------------------------------------------------
| | | 出口商 | |
| 出口商 | |法定代表人| |
| (盖章) | |----------|--------------|
| | |申请日期 | |
|----------------|--------------------|----------|--------------|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
|----------------|--------------------|--------------------------|
| | | |(中) |
| 出口国别地区 | |进口商|--------------------------|
| | | |(英) |
|----------------|------------------------------------------------|
| |行业类别 | | 编号 | |
|申请|----------|------------------------------------------------|
|出口|技术名称 | |
|技术|----------|------------------------------------------------|
|分类|控制要点 | |
|----------------|------------------------------------------------|
|技术秘密等级 | |
|----------------|------------------------------------------------|
| 出口技术 | |
| 说明 | |
|----------------|------------------------------------------------|
| 备注 | |
|------------------------------------------------------------------|
|科技部计划司司(副司)长 |外经贸部科技司司(副司)长|
|签字:-------------- |签字:-------------- |
|日期: |日期: |
|盖章: |盖章: |
----------------------------------------------------------------------
附表二:(样)
中国临时限制出口技术申请书(B)
No.------------
----------------------------------------------------------------------
| | | 出口商 | |
| 出口商 | |法定代表人| |
| (盖章) | |----------|------------|
| | |申请日期 | |
|------------------|--------------------|----------|------------|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
|------------------|--------------------|------------------------|
| | | |(中) |
| 出口国别地区 | |进口商|------------------------|
| | | |(英) |
|------------------|----------------------------------------------|
| |行业类别| | 编号 | |
|申请出口|--------|----------------------------------------------|
|技术分类|技术名称| |
| |--------|----------------------------------------------|
| |控制要点| |
|------------------|----------------------------------------------|
| 技术秘密等级 | |
|------------------|----------------------------------------------|
| 出口技术 | |
| 说明 | |
|------------------------------------------------------------------|
| 初审意见 | |
|单位名称: | |
|外经贸委(厅)主(副主)任 |外经贸部科技司司(副司)长|
|签字:-------------- |签字:-------------- |
|日期: |日期: |
|盖章: |盖章: |
----------------------------------------------------------------------
附表三:(样:一式四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
PROPOSAL FOR TECHNOLOGY EXPORT LICE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
------------------------------------------------------------------------------------
|1、出口商 |2、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号 |
| Exporter | No. of proposal for technology export |
| |license |
|--------------------------------|----------------------------------------------|
|3、申请书号 |4、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有效截止日期 |
| Application No. | Expiry date of proposal for technology |
| |export license. |
|--------------------------------|----------------------------------------------|第
|5、进口商 |6、技术出口方式 |一
| Purchaser | Mode of technology export |联
|--------------------------------------------------------------------------------|
|7、技术名称 |正
| Technology item |本
| 控制要点 |
| Control point |出
| 编号 |口
| Code |商
|--------------------------------------------------------------------------------|留
|8、技术秘密等级 |存
| Technology secret grade |
|--------------------------------------------------------------------------------|
|9、备注 |10、批准机关签章 |
| Supplementary details | Issuing authority stamp & signature |
| |11、批准日期 |
| | Issuing date |
------------------------------------------------------------------------------------
附表四:(样:一式六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出口许可证
TECHNOLOGY EXPORT LICE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
------------------------------------------------------------------------------------
|1、出口商 |2、技术出口许可证 |
| Exporter | Technology export license No. |
|--------------------------------|----------------------------------------------|第
|3、进口商 |4、技术出口许可证有效截止日期 |一
| Purchaser | Technology export license expiry date |联
|--------------------------------------------------------------------------------|
|5、技术名称 |正
| Technology item |本
| 控制要点 |
| Control point |出
| 编号 |口
| Code |商
|--------------------------------------------------------------------------------|办
|6、技术秘密等级 |7、技术出口方式 |理
| Technology secret grade | Mode of technology export |海
|--------------------------------------------------------------------------------|关
|8、技术出口许可证附件: 清单名称 页数 |手
| License Attachments Attachment Title Pages |续
|--------------------------------------------------------------------------------|⌒
|9、备注 |10、发证机关签章 |附
| Supplementary details | Issuing authority stamp & signature |清
| |11、发证日期 |单
| | Issuing date |
------------------------------------------------------------------------------------
附表五之一:(样)
技术资料出口清单
技术名称:
------------------------------------------------------------------------
| | 技术资料种类 | | | |
|序 号| |数 量|总页数|备 注|
| | (文件/资料/图纸/其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由许可证签发机关填写 |
|--------------------------------------------------------------------|
| 技术出口 | |
| 许可证号 | |
|------------------------| |
| | |
| | 许可证签发机关印章|
| | 年 月 日 |
------------------------------------------------------------------------
附表五之二:(样)
相关产品出口清单
技术名称:
----------------------------------------------------------------------
|序 号|HS编码|设备名称|技术规格| 单位 | 数量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由许可证签发机关填写 |
|------------------------------------------------------------------|
| 技术出口 | |
| 许可证号 | |
|--------------------------| |
| | |
| | 许可证签发机关印章|
| | 年 月 日 |
----------------------------------------------------------------------
附表五之三:(样)
设备出口清单
技术名称:
----------------------------------------------------------------------
|序 号|HS编码|设备名称|技术规格| 单位 | 数量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由许可证签发机关填写 |
|------------------------------------------------------------------|
| 技术出口 | |
| 许可证号 | |
|--------------------------| |
| | |
| | 许可证签发机关印章|
| | 年 月 日 |
----------------------------------------------------------------------
注:1.主机和关键设备必须在备注栏中加*号
2.主机、关键设备必须填写技术规格和HS编码

附件二: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技术名称:
01 工程通用技术
01、真空技术
02、声学工程技术
02 测绘技术
01、大地测量技术
02、地图制图技术
03、精密工程测量技术
03 地震监测技术
01、地震观测仪器生产技术
04 气象技术
01、雷暴探测与报警技术
05 地质技术
0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02、地球化学勘查技术
03、地质找矿勘探技术
04、油气田勘探技术(见石油类目)
06 医学技术
01、中医医疗技术
02、潜水医学保障技术
07 药品生产技术
01、生物技术药物生产技术
02、化学合成及半合成药物生产技术
03、天然药物生产技术
04、药用辅料及中间体制备技术
08 中药生产技术
01、中药材资源及生产技术
02、中药的配方和生产技术
03、中药饮片炮制技术
09 医疗卫生器械生产技术
01、医用诊断器械及设备制造技术
02、医用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技术
03、医用材料及制品生产技术
10 农业技术
01、农作物(含牧草)品种及其繁育技术
02、经济作物品种、繁育及加工技术
03、农用机械制造技术
04、化学农药生产技术(见化工类目)
05、生物农药生产技术(见化工类目)
11 林业技术
01、林木种质资源及其繁育技术
02、园林植物、观赏植物繁育技术
03、林木生长调节剂制造及应用技术
0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05、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及保护技术
06、林产化学产品加工技术
12 畜牧兽医技术
01、畜牧品种及其繁育技术
02、畜禽饲料及兽用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
03、畜产品加工技术
04、蚕类品种、繁育和蚕茧采集加工利用技术
05、蜂类品种、繁育和蜂产品采集、加工及利用技术
06、兽药生产技术
07、兽药卫生检疫技术
13 水产技术
01、水产品种及其繁育技术
02、水产病害防治技术
03、水产品加工技术
14 计量技术
01、计量基、标准制造及量值传递技术
02、计量测试技术
15 工程材料制造技术
01、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技术
02、陶瓷材料生产技术
03、耐火材料生产技术
04、低维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技术
05、人工晶体生长与加工技术
06、金属基复合材料生产技术
07、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生产技术
08、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生产技术
09、金属材料制造技术(见冶金、船舶、航空、航天类目)
10、有机高分子材料制造技术(见化工类目)
16 矿业工程技术
01、矿山建设技术
02、采矿工程技术
03、选矿工程技术
04、钻井工程技术
05、矿山仪器、设备制造技术
06、矿山产品生产、加工与利用技术
17 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技术
01、油气田勘探技术
02、油气井钻井工艺
03、石油钻采装备制造技术
04、石油、天然气集输技术
18 冶金工程技术
01、钢铁冶金技术
02、有色金属冶金技术
03、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
04、非晶、微晶金属冶金技术
05、轧制加工技术
06、冶金专用耐火材料生产技术
07、冶金仪器、设备制造技术
19 机械工程技术
01、铸造技术
02、热处理技术
03、通用设备制造技术
04、通用零部件制造技术
20 仪器、仪表技术
01、热工量测量仪器、仪表制造技术
02、机械量测量仪器、仪表制造技术
03、无损探伤技术
04、材料试验机与仪器制造技术
05、计时仪器制造技术
06、精密仪器制造技术
21 动力工程技术
01、燃气轮机制造技术
02、汽轮机制造技术
03、内燃机制造技术
04、锅炉制造与燃烧技术
05、制冷与低温工程技术
22 核技术(另行公布)
23 电工技术
01、电工材料生产技术
02、电线、电缆制造技术
03、电机生产及控制技术
04、电池制造技术
05、电器制造技术
06、电气测量技术
24 电力工程技术
01、火电工程技术
02、水电工程技术
03、输电线路施工及检修技术
04、输配电及电网控制技术
05、核电技术(见核技术类目)
25 电子技术
01、电子元件制造技术
02、电子器件制造技术
03、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
04、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05、传感器制造技术
06、激光技术
07、微波技术
08、雷达制造技术
09、光电子技术
10、目标特征提取及识别技术
26 通信技术
01、有线通信技术
02、无线通信技术
03、光纤制造及光纤通信技术
04、通信传输技术
05、通信网络技术
06、广播电视技术
27 自动化技术
01、机器人制造技术
28 计算机技术
01、计算机硬件及外部设备制造技术
02、计算机网络技术
03、信息处理技术
04、计算机通用软件编制技术(专用软件见有关各类目)
05、计算机应用技术(单一用途的技术见有关各类目)
29 化学及石油化学工程技术
01、化学原料生产技术
02、化肥生产技术
03、化学农药生产技术
04、生物农药生产技术
05、染料生产技术
06、涂料生产技术
07、催化剂生产技术
08、橡胶制品生产技术
09、感光材料生产技术
10、合成纤维生产技术(又见纺织类目)
11、合成树脂及其制品生产技术
12、聚合材料及其制品生产技术
13、高能推进剂原材料生产技术(另行公布)
14、稳定同位素生产技术(又见核技术类目)
15、石油产品及其生产技术
30 民用爆炸物工业技术
01、工业炸药及其生产技术
02、工业雷管及其生产技术
03、焰火、爆竹生产技术
31 轻工技术
01、造纸技术
02、工艺品制造技术
03、日用陶瓷及其制品生产技术(又见材料类目)
32 食品加工技术
01、粮食加工技术
02、糖加工技术
03、肉类加工技术
04、蛋品加工技术
05、饮料生产技术
06、食品添加剂生产技术
33 纺织技术
01、纺织天然纤维及其加工技术
02、纺织天然纤维制品及其加工技术
03、纺织化学天然纤维及其加工技术
04、纺织纤维制品及其加工技术
34 建筑工程技术
01、中国传统建筑技术
02、建筑结构与地基处理技术
03、建筑环境控制技术
35 建筑材料生产技术
01、非金属建筑材料生产技术
37 海洋工程技术
01、海洋环境仿真技术
38 铁路运输技术
01、机车工程技术
02、轮轨技术
40 道路工程技术
01、筑路材料生产技术(又见材料、建筑材料类目)
02、桥梁建造与维修技术
03、隧道施工技术
41 水路运输技术
01、港口设备制造技术
02、液体货物运输技术
42 船舶工程技术
01、船型设计与试验技术
02、船用设备与制造技术
03、船舶建造工艺
04、船用材料制造技术
43 航空技术
01、航空器设计与制造技术
02、航空器零部件制造及试验技术
03、航空材料生产技术(又见材料类目)
44 航天技术
01、航天器测控技术
02、空间数据传输技术
03、空间材料生产技术(又见材料类目)
04、空间仪器及设备制造技术
05、卫星应用技术
45 环境保护技术
01、污水处理技术
47 社会公共安全技术
01、刑事技术
02、消防技术
48 文物保护技术
01、文物保护及修复技术
02、文物复制技术
03、古建筑保护和修复技术(又见中国传统建筑类目)
04、古迹保护和修复技术


宝鸡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暂行规定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


宝鸡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宝鸡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宝鸡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三年八月十一日

     宝鸡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行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政执法、处理行政事务、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接待来访群众等直接面对 社会执行公务或提供服务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工作程序、办事规则、行政纪律及言行标准。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具有行政职能或者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国家公务员在公共服务中应做到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严格规范行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五条国家公务员在公共服务中庆当履行下列行为:
  (一)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及时处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不满意的问题;
  (二)适应新形势需要,不断创新本职工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和维护国家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四)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五)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开办事的条件、程序、时限为群众提供服务,对群众咨询事项中属于本职工作范围的有关办理程序、方法及相关手续等一次性告知咨询人;
  (六)按照规范的服务用语和礼仪接待来访群众,接听咨询电话,切实做到来电必接、有问必答;
  (七)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范的工作用语和工作礼仪进行行政执法;
  (八)对于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做出答复,并抓好落实。
  第六条国家公务员在公共服务中不得不下列行为:
  (一)不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二)不按照本行政机关公开办事事项的条件、程序、时限等为群众提供服务;
  (三)不按照规范的服务用语和服务礼仪接待来访群众,接听咨询电话;
  (四)不一次性将群众咨询事项中属于本职工作范围的有关办理程序、方法及相关手续告知咨询人;
  (五)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规范的工作用语及工作礼仪执行公务;
  (六)在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及职权范围内,不答复、不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七)不在规定期限内调查核实并书面答复以真实姓名、工作单位投诉的当事人;
  (八)揽权诿责,以情代法,徇私枉法及其他与公务员身份不相称的行为或表现。
  第七条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制定和公布本行政机关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设立本行政机关的监督电话和建立督查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限时办理制和工作差错追究制,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为违反本规定的,除责成其改正外,并按以正规定处理:
  (一)国家行政机关没有制定和公布本行政机关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或者没有设立本行政机关的监督电话和建立督查制度,并向社会公布的,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不能被评为先进单位;其领导班子成员在年度考核中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二)国家公务员被有效投诉或被检查发现一次的,本人本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被有效投诉或检查发现二次的,本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称职等次;被有效投诉或被检查发现三次以上的,本人本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调离本岗位。
  (三)国家公务员被有效投诉或被检查发现的行为,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予以辞退或给予行政处分。
  第九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为有效投诉:
  (一)投诉人反映的事实客观存在;
  (二)被投诉的国家公务员的行为影响了本行政机关形象或损害了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三)被投诉的国家公务员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
  (四)被投诉的国家公务员的行为应受到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的相应处理。
  第十条对国家公务员的投诉,由本人所在行政机关负责认定和处理;对涉及影响投资环境的投诉,由市投诉中心负责管理;对其它方面的投诉由市监察局、市人事局负责管理。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处理的投诉,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其转交给有关部门认定处理。
  第十一条建立严格的投诉登记制度。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要认真对待各类投诉,专人负责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结果。
  第十二条受理投诉的国家行政机关必须在接到当事人投诉后5个工作日内调查核实,并将处理绳索果书面告知投诉人和有关国家公务员。
  第十三条国家公务员对依照本规范作出的腾处理决定不服的,有权依法提出申诉。
  第十四条本规定涉及的投诉认定与处理由市人事局另行制定办法,经市政府同意后执行。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划问题的决议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划问题的决议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1980年5月6日贵州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五届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省公安厅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情况和规划的报告。会议认为,去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制定和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来,全省各级法院
、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调进了一批干部,充实和加强了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建立了省司法厅;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宣传刑法、刑事诉讼法,培训了干部;纠正了大批冤假错案,清理了大量积案,为实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今年1月1日起,全省各地除普遍实施刑法
外,正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刑事诉讼法。会议对以上工作,表示满意,并批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省公安厅关于在今年内分期分批全面实施刑事诉讼法的规划。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大法。实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于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议认为,1980年底以前,全省要逐步做到实施刑事诉讼法。为此,
还必须切实地、系统地进行大量的工作。全省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其它有关部门,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今年实施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划。在规划和执行中,必须注意抓紧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都要根据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的决定,作出逐步实行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等规定的规划。
二、公安机关要做到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拘留、逮捕、侦查、予审的各项规定执行。
三、人民检察院在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批捕、起诉、出庭支持公诉。要加强对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对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四、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要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实行陪审、合议、辩护等各项制度,除依法不公开审判的案件以外,实行公开审判。
五、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要继续抓紧调配干部,举办政法干校和训练班,大力培养、训练政法干部、律师,充实各级司法机关的力量,提高司法干部的业务水平,保证刑事诉讼法的全面实施和加强司法工作的需要。



1980年5月6日